共建共享 携手迈向共同富裕
发表时间:2021-12-10 来源: 分享至:

  宜兴每年约有10万人次转往无锡城区异地就医,但以前锡宜两地社会保障卡互不通用,医疗保险“各自为政”,两地参保人员只能在各自统筹区刷卡就医。今年7月,“医保同城”首次实现,宜兴市职工医保、居民医保参保人员,在无锡市区医院就医,门诊、住院医疗费用均可直接刷卡,实现实时结报。

  锡宜一体化提速推进,不仅体现在交通、产业领域,两地民生一体化也取得一系列突破。今年以来,宜兴多维度强化民生共享,更加主动接受、更高水平承接市级教育、医疗等领域优质资源辐射,积极打造乡村振兴、生态文明样板示范。锡宜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一体化,推动了全区域的共同富裕,也有力提升“大无锡”强大的竞争力和吸引力。

  社会保障不断提标,2025年实现基本接轨

  今年,宜兴对2021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、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、孤儿养育标准等进行了调整和发放,此次提标惠及宜兴近1.6万名困难群众。从宜兴市民政局获悉,去年以来,宜兴聚力“弱有所扶”,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网,城乡低保、特困供养、孤儿养育、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方面首次实现和无锡大市的统一。

  “民生保障领域,是宜兴发展迫切需要拉长的短板,也是扩大内需、服务,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发力点”,宜兴市委负责人介绍,与无锡市区相比,宜兴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、医疗资源配置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。为此,近年来,宜兴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,构建高质量的民生保障制度和服务供给体系,加快民生补短板步伐。

  为加快与无锡大市接轨,标准向高水平地区靠拢,今年宜兴明确重点办理的36项民生任务,全力抓好落实、加快兑现承诺。36项民生任务,涵盖收入、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。促就业、促增收是民生工作的头等大事,今年宜兴推动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,增幅高于无锡大市;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,提高至每人每月300元。今年召开的宜兴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,要进一步提高各类社会保障标准,到2025年实现与无锡大市基本接轨。

  公共服务接轨融入,一体发展协同效应显现

  沿着宜兴太湖大道一路往东,在美丽的东氿之畔,记者看到,一座江南园林风格的大学全新亮相。江南大学宜兴校区一期项目,包括一号科研楼、学生食堂、学生公寓、体育馆等建筑单体及相关市政配套建设均已竣工交付。

  作为锡宜一体化的标志性项目之一,江大宜兴校区建成后,将一举改变宜兴没有本科高校的短板,并有力推动宜兴科研、产业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。据该校区所在地新庄街道负责人介绍,依托江南大学宜兴校区、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宜兴分园等平台载体,他们主动引进各类创投机构、孵化机构,促进人才资源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,同时,以锡宜一体化为契机,今年以来着力打造太湖风光带和郊野公园,环境面貌焕然一新。

  随着一体化迈入纵深,宜兴加快与无锡市区医卫、体育、政务等公共服务的接轨融入,形成优势互补、一体发展的协同效应。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的协同推进,两地协同招揽项目、人才,有力推进两地人员往来更为密切,为此宜兴市科技局今年推出“全流程网办”,实现申请人可在宜兴完成工作许可证的申领和注销,免去了无锡城区、宜兴两地跑。此外,宜兴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来弥补自身不足,无锡外国语学校宜兴校区已正式投用。目前,除了实现“医保同城”外,今年无锡婚姻登记也实现跨区域联办,市区和宜兴居民无论身处何地,都可就近办理业务。

  彰显生态、农业特色,做强民生比较优势

  周末去宜兴度假游玩,吃宜兴大米、蔬菜等优质农产品,是部分无锡城区市民的生活常态。宜兴是无锡乃至苏南最大的农业板块,也是无锡生态禀赋最优的板块,进一步提升宜兴农业和生态优势,对增强“大无锡”竞争力和吸引力有着重要意义。

  在补长民生短板的同时,宜兴也着力做强民生领域比较优势。今年以来,宜兴大力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擦亮宜兴的生态底色,打响“生态宜居”品牌。作为锡宜一体化的重要项目之一,竺山圩退圩还湖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之中,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“十年退捕禁捕”,探索太湖蓝藻处置、生态修复、聚泥成岛路径,锡宜两地为建设世界级生态湖区担当贡献。今年,宜兴吹响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号角,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,着力打造践行“两山理论”生态之城。

  锡宜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城乡一体化。去年,宜兴作为无锡唯一的板块被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,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。今年宜兴以此为契机,一方面,以全球眼光、国际标准规划设计城市,大幅提量、提速城市更新,另一方面,深入推进乡村振兴,以农村低效建设用地整治为抓手,创新宅基地腾退、农房改善等机制,积极探索城乡融合、资源互通的路径,建立完善农民持续增收机制,更好迈向共同富裕。(胡志杰、蒋梦蝶)

无锡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

技术支持:无锡天硕科技有限公司

备案号:苏ICP备09024546号